發表文章

依然想你依然忘不掉

今年的清明送走了親人與妹妹的摯友。 都是年輕 都是不該離開卻也離開 https://open.spotify.com/track/2P3vCoCB4jYvjbQiOJOWTG?si=1CTDTjB6TQq2R4fqPaBqDA 可惜也有不捨 感傷總有那麼多遺憾。 然而明天依舊會來太陽會升起。 思念卻不會因時間而減少。 留下的只有不捨的親人友人們

回顧過去

圖片
這陣子走了一趟小時長大的地方 "馬祖新村"這裡走一圈,懷念。 畢竟是從小到18歲以前 出生到初戀 兒時成長歷經叛逆 現在成為文化區 不捨是熟人已不在 感動是保存如幼時一般未變 幼兒園的司令台,有我小時與好友談天拍照的影子。 大樹有幼時攀爬的影子 相互巷弄間有被母親藤條追打的畫面,如今以往住在旁的故人不在,留下滿懷唏噓。😭😭 這回找不到也見不著兒時同伴和老伯伯們夏天坐在坐在門口涼亭乘涼的景象了🔦

20230808痛心的父親節

圖片
2023年的父親節日 過0807後的凌晨就是父親節,去年的父親節日,我阿爸在醫院過的節日。那天星期日0807,醫院病房,護士們幫病房過節。    阿爸,又是再次讓醫院的人印象深刻,蛋糕合照完分了一塊蛋糕。 阿爸說:怎麼那麼小氣,就分一塊勒?   搞得看護好氣又好笑。 阿爸不是合作的病人,確是個醫院高調每次搞得風風雨雨,例如 每一次的抽血打針,阿爸就會認為醫生護士們就是要謀殺他。Q-Q 外頭低調報喜不報憂,從2022年7/28住院到兩次病危通知之前。快一年了,我始終無法走出也忘不了。   今天拿出手機,看去年的今天與看護的line對話中,讓我看見了這一段痛心的對話,我確沒有注意,阿爸對看護說~阿爸,他很愛我。   冥冥中在一年後的0807我看了對話,難過到不能自己。我以為我會鎮定微笑面對。 原來我不能,始終不能,面對。 最終只能滑到這一面對話,看了阿爸與我的視訊對話。 我痛哭,痛心,依然無法提起勇氣看下去,我和阿爸的合照太少,阿爸的手機確是滿滿我和妹妹和孫子女的照片。 阿爸,我真的太想你。我也愛你,好愛你。                            2023 0808 大妹妹 下輩子若有下輩子我一定要再做你的女兒,但不要是老大如何? (夫妻七世緣,父母一世恩)   

想念父親

圖片
想念你了阿爸! 儘管我阿爸在身邊,挺著用力呼吸,聽著呼吸輔助器,專注聆聽呼吸罩氧氣聲音,深怕聲音沒了。聽不到了。 爸爸我愛你,謝謝您,如果累了就好好睡吧。如果還可以呼吸我們就用力呼吸好嗎? 我和妹妹在身邊一直陪著你,這是我和我妹每次在阿爸耳邊旁的對話。(妹妹總會加句,不要害怕,我們都在旁邊喔。) 終究還是離開了,阿爸 我還是感受你依然還在 阿爸用力呼吸,我在旁握住他的手,我總是要摸摸他的手,才安心,有溫度,就好。

「知而不行」的人太多!只要你有所行動,就可以超越許多人 好文

圖片
「知而不行」的人太多!只要你有所行動,就可以超越許多人 好文章分享 「知而不行」的人太多!只要你有所行動,就可以超越許多人 「知而不行」的人太多!只要你有所行動,就可以超越許多人 沒有發生真正改變的學習,都是無效的學習。這也間接證明:只要不斷練習,神經元之間的連結勢必越來越強,即使你感覺自己暫時在退步,也不要氣餒,因為你可能進入了學習的平台期。 希望和耐心都藏在你的刻意練習裡,藏在不斷強化的神經元連結裡,無論你是否喜歡這件事,只要持續練習,你肯定會一天比一天做得好,總有一天,你會真正體驗到那種「做到」的快感。 懂100件事不如改變1件事 道理不可能很快實踐,道理也不會輕鬆實踐。我們真正能做的事情其實非常少。這也引出了人們不願意行動的另一個原因:欲望太多。 面對「道理都懂,就是不做」這個問題的人,通常並不清楚真正完成一件事需要花費多少心力,因為他們很少真正主動去好好做過一件事,所有的想法都只在腦海中盤旋。 但凡真正主動做好一件事的人都知道,那並不容易,無論是從學會彈鋼琴到彈奏自如,還是從養成早起習慣到終身堅持早起,都是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們要打破這個執念。而打破執念最好的辦法,就是著眼於現實的改變,畢竟最後的結果是最好的「裁判員」,如果學習不能讓自己發生真正的改變,那學再多又有什麼用?

女人至言,文章分享

圖片
經典~女人要更愛自己。。。 不要在最好的年紀 吃的隨便,過的廉價。 《你有架子?還是有價值?》 一位學者所分享的話:「當我以為我什麼都懂的時候,學校頒給我學士學位;當我覺得自己一知半解的時候,學校頒給我碩士學位;當我發現自己竟是如此孤陋寡聞的時候,學校頒給了我博士學位;」可不是嗎? 當人越謙卑的時候,越會發現自己有所不足,就越會懂得放下身段虛心地求教,本身所學到的東西也就越多。 那位學者所分享的話與中國人所講的「越熟的麥子頭垂得越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而當一個人越懂得謙卑的時候,不單本身能獲益更多,也更能讓人發自內心地欽佩、敬重。 是的,有人很喜歡擺「架子」,但所講出來的話卻不見得有智慧,在眾人心目中也不見得是個討喜的人物。 有的人沒什麼「架子」,但講出來的話卻極富內涵,隨和的態度更贏得了人們發自內心的尊重。 看來,「架子」與「價值」有時反而是對比的,關鍵就在那顆謙卑的心。

2021回饋感恩

回顧2021感恩 謝謝大家今年對Wendy的照顧,很高興有你們,相信未來2022年我們會變得更好,更快樂,更好。愛妳們大家♥😘 Thank you for taking care of Wendy this year, it is good to have you, I believe that in the future 2022 we will be even better, happier and better